国家级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奖励名称 | 等级 | 年度 |
1 |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 | 谢礼立、翟长海、马玉宏、郑文忠、徐龙军、娄 宇、孙景江、冯 远、胡进军、李 爽、韩 淼、李亚琦、公茂盛、杨永强、周宝峰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15 |
2 | 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 | 王 涛、潘 鹏、聂 鑫、张令心、陶慕轩、戴君武、曲 哲、纪晓东、周惠蒙、邓开来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16 |
3 | 低频及超低频工程防灾检测仪器和测试技术研究 | 杨学山、黄振平、黄浩华、程建伟、马树林、董 玲、王绍荣、高 峰、韩 炜、侯兴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4 |
4 | 城市现有房屋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 杨玉成、王治山、杨雅玲、杨 柳、李大华、赵宗瑜、吕秉志、郑 鹄、彭亚忻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5 |
5 | 近场地震动工程预测的基础研究(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动的研究) | 廖振鹏、杨柏坡、刘晶波、袁一凡、刘曾武、孙平善、李小军、魏 颖、王自法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2 |
6 | 唐山大地震震害的调查研究 | 刘恢先、吕敏申、何度心、李文俊、蒋莼秋、章在墉、谢君斐、钟益村、喻纯诚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9 |
7 | 大连市地震小区划 | 廖振鹏、田启文、张鸿生、石兆吉、首培烋、李大华、孙平善、刘曾武、陈达生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9 |
8 | 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 | 胡聿贤、孙平善、章在墉、周锡元、陈达生、张继栋、田启文、黄世德、苏永寿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8 |
9 | 渤海油田三个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动估计 | 胡聿贤、时振梁、冯启民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5 |
10 | 液化危害性分析 | 谢君斐、石兆吉、郁寿松、丰万玲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1 |
11 | SCQ-1型数字磁带强震加速度系统 | 徐曾标、孙桂绵、王家行、李忠良、于海力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0 |
12 | 砖结构房屋破坏倒塌机理与抗倒措施研究 | 夏敬谦、丁世文、黄泉生、张培珍、任维平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0 |
13 | 地震作用下砂土及轻亚粘土液化的预测 | 刘 颖、谢君斐、石兆吉、郁寿松、何启智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8 |
14 | 豫北安阳小区现有房屋(多层砖房)震害预测 | 杨玉成、杨 柳、高云学、杨雅玲、郁寿松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7 |
省部级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奖励名称 | 等级 | 年度 |
1 | 中国大陆城市与区域地震灾害空间展布、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 | 孙柏涛、张桂欣、陈相兆、陈洪富、闫培雷、孙梦涵、姚新强、张 磊、王明振、孙得璋、王 旭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2019 |
2 |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及规范编制 | 谢礼立、翟长海、郑文忠、张敏政、胡进军、王焕定、张令心、孙景江、赵 直、徐龙军、周 威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2014 |
3 |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 谢礼立、翟长海、马玉宏、张晓志、陶夏新、胡进军、于海英、李亚琪、公茂盛、刘曾武、张风华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2005 |
4 | 大跨空间结构强震损伤演化机理及抗震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 聂桂波、支旭东、刘 坤、戴君武、王多智、孙梦涵、马加路、张辰啸、杨丰源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17 |
5 | 活断层上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和地表破裂 | 陶夏新、赵纪生、周正华、王海云、张冬丽、师黎静、陶正如、孙晓丹、刘海明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09 |
6 | 半空间弹性波散射理论研究 | 袁晓铭、廖振鹏、门福录、李雨润、孙 锐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07 |
7 | 工程结构上界地震力理论及其应用 | 王前信、柳春光、张艳红、陆 鸣、洪 峰、孙景江、屈铁军、王珞珈、焦双健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01 |
8 | 高烈度区多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与提升技术 | 聂桂波、杜 轲、戴君武、孙梦涵、李 辉、白久林、王宇航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20 |
9 | 土层液化与地震动关联理论及分析方法 | 孙 锐、李兆焱、汪云龙、陈龙伟、王永志、陈卓识、袁晓铭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17 |
10 | 汶川大地震场地液化新发现及砾性土液化预测方法 | 袁晓铭、曹振中、陈龙伟、李兆焱、王维铭、孙 锐、王永志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16 |
11 | 基于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的防震减灾金融手段 | 陶正如、陶夏新、金 波、李 萍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13 |
12 | 高层建筑和构筑物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 | 孙景江、张令心、唐玉红、孟庆利、裴 强、江近仁、丁世文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08 |
13 | 桥梁性能检测系统研究 | 杨学山、侯兴民、黄振平、韩 炜、廖振鹏、杨巧玉、高 峰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06 |
14 | 地震地表断裂及其对地下管道影响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郭恩栋、冯启民、薄景山、高惠瑛、邵广彪、洪 峰、马正茂、蔡晓悦、宋银美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04 |
15 | 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张令心、孙景江、江近仁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02 |
16 | 地震现场调查评估工作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 | 孙柏涛、戴君武、郭恩栋、张令心、杨国宾、林均岐、孙景江、陈洪富、袁一凡、杨玉成、温增平、张敬军、刘洁平、张桂欣、王艳茹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一等 | 2018 |
17 | 大型复杂工程子结构混合试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 王 涛、潘 鹏、郭 迅、曲 哲、张令心、王东明、毛晨曦、周惠蒙、滕 睿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一等 | 2015 |
18 | 基于汶川地震的液化新认识及砾质土液化判别方法 | 袁晓铭、曹振中、孙 锐、陈龙伟、李兆焱、王永志、汪云龙、陈卓识、王维铭、董 林、孟上九、孟凡超、张建毅、蔡晓光、付海清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一等 | 2014 |
19 | 土体动力特性试验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研究 | 李小军、陈国兴、赵成刚、刘启方、李伟华、王炳辉、李亚琦、唐 晖、荣棉水、王子辉、庄海洋、董 俊、刘雪珠、张 倩、王 磊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一等 | 2008 |
20 | 近场波动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 廖振鹏、丁海平、周正华、景立平、李山有、韩 炜、侯兴民、陈少林、崔建文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一等 | 2002 |
21 | 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 | 冯启民、成小平、杨亚弟、赵振东、袁一凡、李谊瑞、聂永安、曲国胜、廖 旭、李志强、吕红山、朱煌武、王方健、柔 洁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一等 | 2001 |
22 | 饱水地层中的波传播与土壤地震液化理论 | 门福录、崔 杰、景立平、袁晓铭、陈文化、王德润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1999 |
23 |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的研究和编制 | 胡聿贤、庄纪良、王前信、林 皋、江近仁、谢君斐、陈厚群、何德炜、王传志、黄经绍、田胜清、门福录、高文道、时振梁、高光伊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1999 |
24 | 唐山大地震震害的调查研究 | 刘恢先、吕敏申、何度心、李文俊、蒋莼秋、章在墉、谢君斐、钟益村、喻纯诚、陈达生、高云学、廖蜀樵、许凤云、汪闻韶、龚永松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1988 |
25 | 结构与介质分析的半解析元法 | 曹志远、翟 桐、张跃勤、曲传军、熊建国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1986 |
26 | 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 | 胡聿贤、孙平善、章在墉、周锡元、陈达生、张继栋、田启文、黄世德、苏永寿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1986 |
27 | 馆藏文物减隔震防护技术研发与应用 | 戴君武、温留汉•黑沙、杨永强、柏 文、 周 云、邹 爽、孙得璋、刘彦辉、聂桂波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奖 | 二等 | 2021 |
28 | 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机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曲 哲、纪晓东、侯和涛、林旭川、王啸霆、朱柏洁、张令心、王 涛、郭华东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奖 | 二等 | 2021 |
29 | 地震转动传感器及其校准设备研究 | 杨学山、高 峰、王 雷、杨巧玉、孙志远、杨立志、佘天莉、娄良琼、尚帅锟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奖 | 二等 | 2021 |
30 | 液化场地反应谱及实时识别理论与方法 | 袁晓铭、孙 锐、陈龙伟、汪云龙、陈卓识、李兆焱、王永志、李瑞山、李程程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2016 |
31 | 工程场地条件的地脉动研究 | 陶夏新、师黎静、董连成、郭明珠、陶正如、陈学良、刘曾武、赵纪生、周正华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9 |
32 |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研究 | 夏敬谦、熊立红、张毅斌、蔡贤辉、熊朝晖、张前国、丁世文、黄泉生、邬瑞锋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8 |
33 |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 | 谢礼立、王亚勇、江近仁、尹之潜、谢君斐、张敏政、张耀春、刘曾武、张克绪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7 |
34 | 岩土动力性能及与地震动关系研究 | 袁晓铭、孙 锐、孙 静、孟上九、石兆吉、曹振中、刘晓健、孟凡超、李雨润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7 |
35 | 非发震断层对地震动影响分析方法的研究 | 周正华、李山有、温瑞智、赵纪生、刘启方、孙平善、杨柏坡、贾相玉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6 |
36 | 活断层上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和地表破裂 | 陶夏新、赵纪生、周正华、王海云、王国新、张冬丽、耿淑伟、师黎静、陶正如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6 |
37 |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有关阻尼问题研究 | 朱镜清、朱 敏、蒋立志、王珊珊、朱晓力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5 |
38 | 建(构)筑物抗震性能及反应分析方法若干研究 | 孙景江、张令心、江近仁、丁世文、陆钦年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5 |
39 | 基于性态设计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 谢礼立、马玉宏、翟长海、张晓志、陶夏新、于海英、李亚琪、公茂盛、张风华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4 |
40 | 地震致灾过程的应急评估方法研究 | 赵振东、林均岐、郭恩栋、聂高众、王晓青、单新建、任爱珠、钟江荣、余世舟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4 |
41 | 地震下土体大变形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袁晓铭、孟上九、孙 锐、石兆吉、李雨润、孙 静、蔡晓光、郑志华、张志毅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4 |
42 | 低频及超低频工程振动测量仪器和测试技术研究 | 杨学山、黄振平、黄浩华、程建伟、马树林、董 玲、王绍荣、高 峰、韩 炜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3 |
43 | 强震台网的建设与管理 | 章文波、李沙白、周雍年、吴惟廉、任增云、于书勤、史令希、王铁华、赵素芳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3 |
44 | 地震地表断裂及其对地下管道影响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郭恩栋、冯启民、薄景山、高惠瑛、邵广彪、洪 峰、马正茂、蔡晓悦、宋银美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3 |
45 | 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张令心、孙景江、江近仁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2 |
46 | 工程结构上界地震力理论及其应用 | 王前信、柳春光、张艳红、陆 鸣、洪 峰、孙景江、屈铁军、王珞珈、焦双健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2001 |
47 | 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及减灾对策研究 | 尹之潜、胡聿贤、赵振东、陈汉尧、程家喻、林均岐、孙柏涛、何 杨、章淮鲁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9 |
48 | 基于GIS和AI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信息系统 | 谢礼立、陶夏新、左惠强、温瑞智、张明宇、周正华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9 |
49 | 北京强震观测中心的强震观测台网 | 李沙白、于书勤、吴维廉、任增云、章文波、杜美琪、赵素芳、王铁华、史令希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7 |
50 | SLJ-100型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 | 王家行、胡振荣、吕尊子、宋银美、杜美琪、陈惠民、李国忠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7 |
51 | 不规则和非均匀区域弹性波散射解析研究 | 袁晓铭、廖振鹏、门福录、孙 锐、郑志华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6 |
52 | 二维显式有限元波动程序包及其在复杂场地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 杨柏坡、陈庆彬、袁一凡、孙平善、廖振鹏、刘晶波、李小军、王奇萍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5 |
53 |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及减轻灾害对策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 尹之潜、李树桢、杨淑文、赵 直、贾相玉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4 |
54 | 城市现有房屋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 杨玉成、王治山、杨雅玲、杨 柳、李大华、赵宗瑜、吕秉志、郑 鹄、彭亚忻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3 |
55 | 891型测振仪 | 杨学山、黄浩华、黄振平、王绍荣、韩玉玖、王友琴、刘盘珍、刘长有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2 |
56 | 人员掩蔽工程结构安全问题研究 | 熊建国、高伟建、丁兆奎、龚振鹏、沈庆良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2 |
57 | 近场地震动工程预测的基础研究(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动的研究) | 廖振鹏、杨柏坡、刘晶波、袁一凡、刘曾武、孙平善、李小军、魏 颖、王自法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1 |
58 | 液化危害性分析 | 谢君斐、石兆吉、郁寿松、丰万玲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90 |
59 | SCQ-1型数字磁带强震加速度系统 | 徐曾标、孙桂绵、王家行、李忠良、于海力、高学伟、袁纯弟、刘长江、谢 力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9 |
60 | 砖结构房屋破坏倒塌机理与抗倒措施研究 | 夏敬谦、丁世文、黄泉生、张培珍、任维平、周四骏、李桂荣、连志勤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9 |
61 | 抗震设计概率基础研究 | 胡聿贤、江近仁、章在墉、陈达生、夏敬谦、陆钦年、陶夏新、张敏政、孙景江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8 |
62 | 大连市地震小区划 | 廖振鹏、田启文、张鸿生、石兆吉、首培烋、李大华、孙平善、刘曾武、陈达生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8 |
63 | 地震作用下砂土及轻亚粘土液化的预测 | 刘 颖、谢君斐、石兆吉、郁寿松、何启智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7 |
64 | 中频振动标准装置 | 谢光华、舒毓龙、孙跃东、孙 福、白树津、汪永安、白玉林、辛殿枢、田惠兰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6 |
65 | 豫北安阳小区现有房屋(多层砖房)震害预测 | 杨玉成、杨 柳、高云学、杨雅玲、郁寿松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6 |
66 | 结构振动的输入反演计算方法 | 胡聿贤、朱镜清、朱 莉、胡 勇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5 |
67 | SDZ-1双向电磁式振动三轴仪 | 何启智、王德润、张占吉、刘 信、张志毅、马兴利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68 | 多层砖房抗震研究 | 杨玉成、杨 柳、高云学、朱玉莲、杨雅玲、石兆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69 | 强震观测及其数据处理研究 | 郭玉学、彭克中、谢礼立、于双久、李沙白、胡成祥、周雍年、钱渠炕、于书勤、王铁华、宋阿增、贾相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0 | 《中国地震烈度表(1978)》 | 刘恢先、卢荣俭、陈达生、宋雅桐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1 | 《海城地震震害》 | 王孝信、门福录、刘恢先、胡聿贤、章在墉、郭玉学、朱海之、刘 颖、白雪松、陈懋恭、王志勇、佘季安、肖光先、许寒波、项忠权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2 | 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尹之潜、李树桢、肖光先、程志萍、李玉宝、李福成、张长礼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3 | 地基与土坝的抗震研究 | 谢君斐、张克绪、刘 颖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4 | 带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 | 尹之潜、李树桢、彭克中、宋龙伯、白春章、宋寿南、王云剑、刘文斌、程志萍、张培珍、杨桂珍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5 | 高炉抗震分析 | 俞祖范、杜景林、廖舜德、但泽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6 | 《152自行炮车振动测量与分析》及《坦克装甲车辆振动研究》 | 江近仁、尚久铨、赵 威、陆钦年、杨连弟、席静珠、付正心、张维华、孙晓明、徐曾标、孙桂绵、周四骏、高学伟、郝 玉、杜美琪、杨楚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83 |
77 | 汶川地震中小型水库震害现场调查及预测和评估方法 | 景立平、陈国兴、李永强、梁海安、高洪梅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2018 |
78 | 强震动数据处理共享技术与软件 | 于海英、周宝峰、解全才、李山有、马 强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2017 |
79 | 强地震动的近场效应及场地特性识别研究 | 温瑞智、胡进军、任叶飞、公茂盛、刘启方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2016 |
80 |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 刘如山、李小军、邬玉斌、卢 滔、彭小波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2010 |
81 | 数字强震动观测技术 | 李小军、周雍年、卢大伟、周正华、温瑞智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9 |
82 |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工程场地与既有地下结构安全性评价 | 薄景山、刘德东、刘红帅、郭 迅、赵振东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8 |
83 | 土层结构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 | 薄景山、刘德东、刘红帅、吴兆营、齐文浩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7 |
84 | 桥梁性能检测系统研究 | 杨学山、侯兴民、韩 炜、廖振鹏、杨巧玉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5 |
85 | 强震动观测台网(阵)的维护管理及数字化改造 | 周正华、周雍年、金 波、吴惟廉、任增云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5 |
86 | 强震及工程震害资料基础数据库 | 崔 杰、于海英、张令心、谢礼立、周雍年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4 |
87 |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应用研究 | 张敏政、郭 迅、孟庆利、戴君武、陈惠民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3 |
88 | 新的强震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研究 | 于海英、谢礼立、胡成祥、周雍年、李山有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3 |
89 | 地震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 林均岐、郭恩栋、温瑞智、赵振东、王东升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2 |
90 |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 尹之潜、赵 直、李树桢、贾相玉、杨淑文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2 |
91 | 大庆葡北油库—哈尔滨炼油厂输油管线穿越松花江岩土工程勘察 | 冯志仁、廖 健、刘志刚、薄景山、王绍博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2 |
92 | 震害调查与研究—包头西6.4级地震震害 | 孙柏涛、李树桢、杨 发、赵 直、茹继平 |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2001 |
93 | 水平配筋砌体房屋抗震性能与应用研究 | 夏敬谦、丁世文、崔际枫、黄泉生、熊立红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9 |
94 |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和可靠性分析研究 | 孙景江、赵衍刚、张令心、陈君娇、江近仁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9 |
95 | 海底地震动估计中若干力学问题与力学方法的研究 | 朱镜清、周 建、李金成、黄世民、贾相玉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9 |
96 | 建筑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地震可靠性分析研究 | 洪 峰、王前信、江近仁、王允红 | 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9 |
97 | 冰荷载的实验研究 | 蔡之瑞、孙柏涛、金德印、孟宪义、李金骥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7 |
98 | 建筑结构基底隔震和被动控制研究 | 张敏政、赵 威、丁世文、郭 迅、翟 桐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7 |
99 | 场地土剪切波速度剖面测量方法的研究 | 黄振平、杨学山、崔建文、廖振鹏、陈汝彬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7 |
100 | 强地震动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 | 金 星、廖振鹏、薄景山、张明宇、丁海平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6 |
101 | 地震波场分析的有限元—透射边界的频域方法 | 杨 光、廖振鹏、杨吉生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6 |
102 | RDZI-12-90型强震仪 | 王家行、吕尊子、刘长江、胡振荣、史令希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5 |
103 | 高层建筑多维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高层大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尹之潜、李树桢、孙士军、杨淑文、朱玉莲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5 |
104 | 若干桩基动力问题的研究 | 赵振东、付铁铭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5 |
105 | 模拟结构与介质接触面的一种新的力学模型的开发与研究 | 赵振东、高伟建、丁兆奎、熊建国、龚振鹏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4 |
106 | 太原钢铁公司架空管线抗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 冯启民、苏从柏、王前信、熊占路、朱镜清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3 |
107 | 电站锅炉构架抗震设计研究 | 李树桢、尹之潜、程丰渊、余志每、李云林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3 |
108 | 地震勘探可控震源的震动效应试验研究 | 邱玉洁、邹柄耀、刘振河、陈懋恭、王云剑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3 |
109 | 结构动力学在生命线工程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 王前信、朱镜清、董 刚、李宏男、陆 鸣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2 |
110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 | 何度心、黄龙生、谢礼立、周雍年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2 |
111 | 剪切波速判别液化势的机理和应用 | 石兆吉、郁寿松、丰万玲、王承春、张志毅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2 |
112 | 地震作用下的海洋平台试验研究 | 尚久铨、杨连弟、赵 威、单文秀、付正心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1 |
113 |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 齐霄斋、张雪兰、罗学海、韩素英、田洪清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1 |
114 |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 | 杨玉成、李大华、杨雅玲、王治山、杨 柳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1 |
115 | 地模台数字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引进、消化和开发 | 刘永昌、赵 威、黄浩华、高亚民、张伟林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0 |
116 | 地表冲击荷载下土中箱形结构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 | 熊建国、高伟建、丁兆奎、龚振鹏、沈庆良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9 |
117 | 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 刘贞荣、黄崇福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8 |
118 | 核爆动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研究 | 门福录、李树楼、王德润、高伟建、何启智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8 |
119 | 二滩水利开发可行性研究—高拱坝抗震分析 | 罗学海、陈达生、苏士功、白桂泉、黄万春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0 | 唐山强震实验台阵及近场加速度记录 | 彭克中、李沙白、谢礼立、吴维廉、于书勤、杜美琪、赵素芳、安艳茹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1 | 砖房抗震性能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夏敬谦、陈懋恭、杨玉成、丁世文、张培珍、白玉林、庞士荣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2 | GZ-1型共振柱试验机 | 张占吉、何启智、石兆吉、王德润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3 | RLJ-1型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计 | 王家行、韩玉玖、张 莹、刘盘珍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4 | 混凝土坝原型振动试验 | 罗学海、刘 达、朱 葳、首培烋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5 | 人工透射边界的研究及其应用 | 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黄孔亮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6 | 桩基冲击振动效应分析 | 杨升田、龚振鹏、丁兆奎、沈庆良、王计春、刘玉璞 |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86 |
127 | MJ型微振加速度仪 | 黄振平、杨学山、韩玉玖、王绍荣、刘盘珍、张 莹、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5 |
128 | 《厚壁结构计算手册》 | 曹志远、杨升田、郭 琳、席静珠、张跃勤、沈庆良、刘宗贤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29 | 计算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 刘贞荣、杜瑞明、贾相玉、李云林、陶贵源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0 | 1.5t单项水平电液振动台改装设计研制和试验 | 陈文平、刘学义、李永森、庞士荣、徐文德、郑国荣、黄浩华、崔志文、吕同生、吴兴和、丁世文、高维梅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1 | 唐山大地震震害经验总结 | 章在墉、刘恢先、胡聿贤、陈达生、王前信、齐 心、尹之潜、朱继澄、连志勤、夏敬谦、程志萍、瞿世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2 | 上部结构与弹性半空间共同作用的研究 | 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3 | 结构振动和地面运动的反演计算方法 | 胡聿贤、谢君斐、石兆吉、朱镜清、朱 莉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4 | 桥梁振动的试验与计算分析 | 何度心、高金英、罗学海、朱 葳、谢逢萱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5 | 桥梁震害资料汇编 | 黄龙生、罗学海、何度心、王前信、朱 葳、孙述臣、常世龙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6 | 火箭推力筒在实测中的应用 | 周四骏、王云剑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7 | 在地表冲击波作用下浅埋框架的动力反应 | 熊建国、宗福开、张跃勤、许贻燕、韩英才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8 | 弹塑性波传播的有限元解法和非正交级数解法 | 苏士功、倪菊芬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39 | 701型拾振器和放大器 | 黄浩华、白树津、林荫琦、田惠兰、韩一柯、漆桂芬、龚振鹏、黄国华、王晓春、顾东之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40 | 同步起振机 | 刘 达、熊占路、李贵宝、郝宏伟、栾福顺、崔 喜、吴沛云、张自强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41 | 含水地层中的地震波传播 | 门福录、杜瑞明、房 旭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42 | 爆破地震效应的分析 | 郭玉学、于双久、李沙白、胡成祥、白桂泉、赵素芳、王铁华、于书勤、邵 丹、刘清节、杜 敏、关维国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43 | 在循环荷载下屈服强度和永久变形速率 | 张克绪、王治琨、高秀兰 |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 | 三等 | 1983 |
144 | 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 王 涛、王 载、张锡治、黄世敏、解琳琳、毛宗原、严加宝、王啸霆、种 迅、孙江波、万金国、刘谦敏、尚庆学、陈 晗、杨参天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2022 |
145 | 核爆动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研究 | 门福录、李树楼、王德润、高伟建、何启智、张占吉、张志毅、丁兆奎、周四骏 | 建设部人防工程科技成果奖 | 二等 | 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