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近期要闻

中国已与80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建立防震减灾合作关系

发布时间: 2022-12-08 点击数量:383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4日从中国地震局召开的2022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作为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成果,中国已与全球80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建立防震减灾合作关系,与27个国家签订地震科技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还构建了“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协调人机制,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加入。通过努力,中国已初步建成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

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地震部门与相关部门合力提升中国地震科技工作水平,扎实增强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能力,中国地震科技创新和服务工作取得五方面主要进展及成效:

一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投入经费近7亿元人民币,多部门强化地震安全行业合作,联合开展重大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响应技术攻关,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在国际合作领域取得一系重要进展。

二是地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断层亚失稳、地震破裂相图、工程和城市抗震理论取得新突破。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监测技术在业务系统中得到应用,量子重力、光纤传感等仪器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唐山大地震精确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最高奖。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极低频电磁探测网、海底科学观测网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设施投入建设运行。

三是地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广泛应用于国土和城市规划及国家重大工程选址,完成川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900余项,开展巴基斯坦水电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海外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30项,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印尼雅万高铁建设项目。结构健康监测和诊断技术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10余项重大工程,减隔震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1300余项新建工程中得到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提供地震安全保障。发展地震海啸监测技术,建设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

四是地震科技助力防震减灾工作提质增效。地震监测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可控,中国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缩短到2分钟,地震参数自动速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震预警核心技术全面应用,中国地震预警网在云南、四川多次地震中取得减灾实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届时将在中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余震快速测定、灾害预测模拟等技术在近几年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地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持续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地震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中国从事地震科技研发的机构和人员大幅增加,行业基础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学家队伍,为提升防震减灾能力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完)


https://www.cea.gov.cn/cea/xwzx/mtbb/5700155/index.html

<

上一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启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新征程

>

下一篇

中国地震局迅即开展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4.5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